從 KCL 碩士到 Sainsbury’s 行銷
今天的來賓 Samantha 是一位在倫敦國王學院完成行銷碩士學位並成功進入英國職場的留學生,她過去在台灣並沒有全職工作經驗,是以應屆生的身份來到英國,她大方地分享了自己在求職過程中的經歷,以及面試的訣竅!
來賓 Samantha
・King's College London (KCL) 倫敦國王學院 MSc Digital Marketing
・英國上市超市 Sainsbury’s Ad Operations Executive
來賓介紹
嗨,我是 Samantha!
我在 2022 年 9 月來到倫敦攻讀碩士,就讀 King’s College London 的 MSc Digital Marketing。現在已經是我在倫敦的第三年了!
當時我是先完成學業再開始求職的。2022 年 9 月開學,寫完論文大概是在隔年的 8 月。其實我是在 8 月底才開始密集找工作,不過早在 4、5 月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做準備了,比如參加 networking 活動、參與學校 career centre 的課程等等,慢慢地累積經驗。
是否曾因簽證因素造成求職阻礙?
其實我在求職的時候,沒什麼遇到簽證的問題。下個月我就要轉換成 Skilled Worker Visa 了,所以看起來這方面並沒有影響到我的求職過程。
我主要是針對中大型公司投遞履歷,不確定這是不是有影響,但之前有面試過一間公司,他們表示 sponsor visa 不是問題。但因為我當時持有 Graduate Visa,可以隨時上班,不需要等兩三個月辦理簽證,這對公司來說也是一個優勢。他們後來還是幫我申請了 Skilled Worker Visa,所以我覺得持有 Graduate Visa 其實蠻有幫助的!
在台灣有工作過嗎?
我是應屆畢業生,不過我從大二就開始實習,算是蠻幸運的,因為實習的公司在國外也蠻有名的,這可能對求職有幫助吧。
在面試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問我在台灣的實習經驗,因為他們聽過那些公司的名字。我念的是 Digital Marketing,之前的實習經歷包括 4A 廣告公司,像是 BBDO 和奧美,還有在蝦皮工作。不過蝦皮在英國知名度比較低,所以面試官大多都對我在 BBDO 和奧美的經驗比較感興趣。
英國面試會問碩士課程內容嗎?
他們其實沒怎麼問我的碩士經驗,但我覺得這對 entry-level 職缺來說很正常。因為這類職位本來就不會假設你有很強的 hard skills,特別是我投的都是 marketing 相關的工作,所以面試主要圍繞在 behaviour questions。
基本上,你只要用自己的故事來回答就可以了,學校的經驗當然可以用,但我通常都是用過去的工作經歷來回應。整體下來,我的感覺是他們很在意你的 personality,有沒有符合公司文化和他們想要的人才特質,這才是最關鍵的部分。
英國求職時間軸分享
我從 8 月底開始投履歷,當時的策略就是海投,因為我還不確定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不過,我主要投跟以前工作經驗相關的產業,比如廣告業,最終拿到了一家華人 agency 的實習機會。當時的心態就是「先求有,再求好」,所以從 11 月開始在那家公司實習。
大概三四個月後,我發現自己不太適應小型華人公司的工作模式。回想起來,可能是因為我以前在台灣待的公司規模都比較大,而我的個性也比較適合這樣的環境。於是,從 2 月中開始,我決定密集投遞中大型企業的職缺,這也讓我的求職策略變得更明確。
不過,投遞大公司的過程確實帶來不少挫敗感,因為競爭激烈、流程繁瑣,但也讓我獲得很多寶貴的面試經驗與建設性回饋。我面試過的公司包括 Starbucks、Financial Times、TikTok、Sainsbury’s 等,這些企業的面試關卡都很多,比如 Sainsbury’s 我就面了 5 關。
我從 2 月中投 Sainsbury’s,到 5 月中才拿到 offer,整整 3 個月的過程真的不容易,但最終還是成功進入了這家企業。
總共投了幾間公司?
在求職過程中,我總共投了 228 間公司。如果排除掉第一關 HR phone screening(因為這類電話很多,大概有 30 到 40 通),真正能夠進入到與 Hiring Manager 或團隊面試的公司,總共是 9 間。
這個過程真的很漫長,也充滿挑戰,但每一次的面試經驗都讓我對自己的優勢、適合的企業文化,以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有更深的理解。
工作內容分享
英國這邊的工作分得很細,和台灣的廣告生態可能有些不同。我目前在 Sainsbury’s 主要負責的是分析與優化廣告,手上管理 30 多個客戶,涉及的廣告形式包括:
・Sponsored Products(產品贊助廣告)
・Banners(橫幅廣告)
・Smart Shops 廣告(Sainsbury’s 自助購物設備上的廣告)
・Branded Shops(品牌專頁,如搜尋 Coca-Cola 會出現品牌頁面)
此外,還會接觸到 Sainsbury’s 合作的 Agencies,以及 Argos(Sainsbury’s 旗下品牌),甚至還有酒類、民生用品等大品牌管理。
如何用調解壓力?
當時我在適應壓力的時候,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個性——只要能說出來、和人接觸,我的心情就會好很多。所以我報名了一些小班制的瑜伽課之類的活動。另外,找朋友聊天對我來說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國外沒有家人的情況下,和朋友聚會成了很好的調適方式。
我本來就喜歡去咖啡廳或小店,所以如果在家裡工作效率不高,我一定會跑到外面去,換個環境繼續努力。後來因為工作的壓力,我還加入了一個跑步社團(running club),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在比較好的狀態。
另外,我還有一個調適壓力的方式,也是一個很實用的建議—— networking。當時我也不確定自己還能怎麼提升,來增加面試機會或提高拿到 offer 的可能性,所以我開始主動聯絡人脈。在 LinkedIn 上私訊學長姐,或是認識在英國工作的台灣人,跟他們聊天。有時候對方會問:「要不要來喝杯咖啡聊聊?」我當然說 OK,就約了見面。
這樣的 networking 讓我不只結交了一些至今仍然很好的朋友,也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建議,比如「如何修改履歷」、「如何準備面試」 等。我還和一些在德國工作的學姐交流,他們在面試方面給了我很多幫助,特別是在當時我英文表達還不夠流暢的時候,這些對話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其中,有一位我透過 networking 認識的學姐,現在已經變成了我的好朋友。她曾經跟我分享,「聰明地 reach out」 真的很重要。她收到過很多人的私訊,但當時選擇回覆我,是因為她覺得我打字的方式讓人感覺很舒服,不會給人一種「伸手牌」的感覺。她說,一是要「懂得聰明地 reach out」,二是「你的打字和說話方式要讓人感覺愉快和舒服」,這樣別人才更願意幫助你。
這段經驗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networking 不只是聯繫人,而是要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和專業,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有價值的關係。
最喜歡倫敦的地方
我其實蠻喜歡倫敦的,有很多原因讓我決定留下來找工作。最初來倫敦讀書時,並沒有預設太多計畫,但大概半年後,我就確定了自己想要在這裡找工作的心情。
從幾個方面來看,首先是生活方面。我喜歡倫敦的氛圍,因為只要轉個街角,就能感受到完全不同的風格。每個小店、每個地方、每個特色,無論是景點還是氛圍,都有很大的差異,這讓我覺得倫敦充滿了無限的探索空間。到現在,進入第三年,我還有很多地方沒去過,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地方。此外,我本來就喜歡逛小店,尤其是吃 pastry,所以這裡有太多讓我開心的地方了。倫敦有許多很棒的廚師和糕點師傅,我總是能找到好吃的東西,簡直吃不完。
另外一個讓我喜歡倫敦的原因是人。我發現自己其實蠻喜歡做 small talk 的,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好笑,但我覺得這是我與人互動的一部分。比如說,我甚至會和我的警衛聊起來,現在他也變成了我的好朋友。有時候我們會聊一些日常的事情,像是我下個月要搬家,我就跟他說了這件事,他聽了還有點難過。兩週前我回台灣時,還帶了綠豆椪給他。
我覺得這樣的小互動讓我更融入這個城市的氛圍,尤其是在生活、學校和工作中,我真的很幸運能遇到很多好人。Small talk 不只是日常對話,它也能帶來一種輕鬆的關心,雖然是淺淺的,但卻不失禮貌,我覺得這樣很棒。
最後一點,我覺得也可以提一下。因為我現在是應屆畢業生,對我來說,24、25歲這個年紀,對實力和工作上的累積來說,我覺得在倫敦是非常有利的。畢竟倫敦是世界上排名前幾的城市,這裡的環境能提供很多機會。我之前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海綿,吸收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資訊和多元文化。
倫敦就像是一個能把世界上最優秀的資訊、最先進的知識、還有各種不同的元素,全都直接呈現在你面前。這讓我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斷吸收,提升自己。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城市,能夠讓我吸收到這麼多東西,這是我非常珍惜的機會。
英國求職的面試訣竅
當我面試到 hiring manager 的時候,我會準備一個我對這個職位的理解,還有我覺得這個職位應該會做哪些事情。我會提出一些我的想法和建議,並且我會準備好一個簡報。在面試的尾聲,我有時候會問對方:「其實我準備了一個簡報,你會不會想聽聽我對這個職位或團隊的想法?」這樣的做法讓他們覺得我已經像在這個公司工作過一樣,這樣會給人一種很好的印象。
至於那個簡報,我花了不少時間準備。大概花了三、四天的時間,整天都在準備,還會去問朋友幫我修改,真的是卯起來準備(笑)。
給求職者的建議
我很鼓勵大家參加 career centre 的課程。像我在三四月時,開始慢慢地進行 networking,也開始參加 career centre 的課程。那時候的課程給了我一個概覽,讓我了解履歷長什麼樣子,cover letter 要怎麼寫。還有,我們學校的 career centre 很好,有一對一修改履歷的服務,這些資源真的很值得善用。
此外,我們學校還提供了一些關於頂尖公司資訊的課程,像是 top fifty 或 top one hundred 的 unicorn companies。但當時我才剛來倫敦,對這裡的公司其實不太了解。
對於未來想留在英國工作的畢業生,我的建議是:即使沒有全職工作經驗也沒關係。根據我的面試經驗,面試官問的問題大部分是行為問題,他們其實是想了解你這個人的熱情、個性,還有你是否與公司文化匹配。所以要有自信,多做 networking,了解這裡的工作文化,並聰明地尋求幫助,這樣能讓你更了解當地的文化,這是最重要的。